10月13日,院长助理李启松以“弘扬抗战精神,顺应技术革命,提高担当能力”为主题,为智能制造学院2025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,智能制造学院院长霍海波主持。

铭记历史,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
李启松指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及“9·3”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,更是对和平与发展未来的坚定宣示,其中展现的先进装备,正是国家实施“制造强国”战略、工业实力与科技创新能力跃升的集中体现。“同学们选择智能制造领域专业,恰逢其时。”李启松表示,这些“大国重器”的背后,正需要一代代工程师、科学家和技术工匠的智慧与汗水。他勉励学子,要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的毅力,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以及服务国家战略的远大志向。

顺应变革,在技术革命浪潮中明晰方向
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,李启松指出,制造业正朝着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快速升级,智能工厂、工业互联网、数字孪生等技术正重塑“中国智造”新优势,其核心驱动力之一便是人工智能。他寄语新生三点期望:一要拥抱新技术、开辟新赛道。主动学习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前沿知识,掌握新工具、新方法,在智能制造新赛道上抢占先机;二要坚守匠心、铸就匠魂。深刻认识到高端装备的精密与智能系统的可靠,最终依赖于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,要沉心静气,苦练内功,立志成为高技能人才乃至大国工匠;三要拓宽视野、构建格局。打破学科壁垒,培养系统思维,努力成为既懂工艺又懂技术、既专精业务又知晓管理的复合型人才。

提升能力,在担当作为中成就卓越人生
李启松强调,弘扬精神、顺应变革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能力的提升与担当的作为。他要求同学们着力提高四种担当能力:政治担当能力,锤炼意志,敢于向难而行;专业担当能力,以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为磨刀石,淬炼真本领;创新担当能力,善于从行业痛点中寻找突破,勇于探索;奋斗担当能力,学习先辈楷模,不畏困难挫折,在攀登知识科技高峰中永不言弃。
李启松寄语新生,要深刻领悟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,敏锐把握技术革命大势,自觉锤炼担当重任的素质能力,在建设制造强国、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中,书写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青春的绚丽华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