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《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》精神,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。8月15日,由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协会、三门峡市教育局主办,我院承办的第二届三门峡市青少年科技运动会专题培训在1106会议室成功举办。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、副主席周红霞,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秦冲出席活动。全市中小学科技教师、科技辅导员及我院20名裁判员等100余人参与培训,共同探索科学教育创新路径,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蓄力赋能。

聚焦科学教育“加法” 地方高校展现担当
作为地方高职院校,始终立足地方需求,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与人才优势,积极服务基础教育,连续多年承担三门峡市青少年科技赛事的培训、执裁和志愿服务。学院持续深化校地合作,通过科技竞赛、科普讲座等形式,为提升我市青少年科学素养贡献高校力量,此次专题培训是学院贯彻落实“双减”政策、助力科学教育提质增效的又一重要举措。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青少年科技运动会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,希望借助高校优质资源,为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注入新活力。”
专家引领+实践赋能 打造科技育人新范式
培训会上,科技辅导员李政昊以《破创新实践之困 筑科学素养之基》为题作专题报告,从核心素养培育角度出发,剖析科技教育痛点,提出“课程-师资-评价”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。随后,李政昊从裁判视角出发为参训教师细致解读竞赛规则与评分标准,帮助教师精准备赛,提升学生竞技水平。随后,随后,参训教师分组体验水火箭高度挑战、铁丝陀螺持久对决、气垫“冰壶”对抗赛、自制无人机挑战赛等十大赛项,通过沉浸式实操深化对项目育人价值的理解。

校地协同共筑科学教育生态圈
此次培训不仅为第二届三门峡市青少年科技运动会奠定基础,更是学院深化校地合作、服务区域发展的生动实践。学院将持续发挥高职院校在科普科创资源整合、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,通过赛事服务、课程开发、师资共享等方式,助力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后备军贡献高校力量。

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,学院通过"高校搭台、师生参与、校地联动"的创新模式,以科技运动会为载体,精准对接地方需求,有效破解了基层科技教育师资不足、资源匮乏的难题,探索出了一条地方高校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,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后备军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经验。